- 行業新聞
- 公司新聞
- 時事新聞
Industry News
那瓦舍瓦港資料圖
要想富,先建港?6月19日,印度內閣批準了Vadhavan(瓦德萬)綠地港口項目,該項目耗資7620億盧比(約91.4億美元,662.8億人民幣),建成后,年通過能力將達到2330萬TEU,目標是躋身全球前十大集裝箱港口。作為對比,上港集團在小洋山北作業區集裝箱碼頭項目上擬投資513億元,設計年通過能力為1160萬TEU。
瓦德萬港選址,鄰近印度經濟中心孟買
瓦德萬港一躍成為如今全球投資額最大的港口項目,該港將采用地主港模式,尼赫魯港務局(JNPA)與馬哈拉施特拉海事局(MMB)共同成立了瓦德萬港口項目公司(VPPL,兩大股東分別持股74%與26%),建設核心和公共基礎設施,包括長10.14千米的防波堤,疏浚、填海工程,拖船泊位,引橋,進港鐵路與公路,水電設施等,總投資約52.29億美元。由于是離岸港口,填海面積將達到1448公頃。
瓦德萬港碼頭布局示意圖
其余投資將由VPPL選定的私營碼頭運營商承擔,建設集裝箱等碼頭泊位,包括:9個集裝箱碼頭,岸線各長1000米;4個多用途碼頭,岸線各長250米;1個滾裝碼頭,岸線長250米;1個液體散貨碼頭,岸線長200米;2個LPG碼頭,岸線分別長280米與400米。此前,JNPA已經與PSA、DP World、達飛等運營商簽訂了開發萬德瓦港的合作協議,他們都已在印度有碼頭投資經驗。
瓦德萬港第一階段將于2029年完工,到2035年,年吞吐量將達到1500萬TEU,到2040年,年吞吐量會增長到2390萬TEU,貨物吞吐量近3億噸。此外,因為萬德瓦港天然水深超18米,可以輕松接卸24000TEU級的最大集裝箱船。
瓦德萬港也想成為小上海港?
瓦德萬港選址位于印度西海岸的馬哈拉施特拉邦(Maharashtra)馬哈拉施特拉邦,西臨阿拉伯海,距離國際干線不遠,面向中東、歐洲、美東等市場。馬哈拉施特拉邦擁有印度第二多人口,工業化程度最高,多式聯運系統完善,道路網絡最大。該邦首府孟買被譽為印度的“商業首都”和“金融首都”,印度稱上海為東方小孟買,我們也不妨認為孟買是南亞小上海。這不是笑談,萬德瓦港的規劃中上海港是重要參考對象。
鄰近的古吉拉特邦(Gujarat)同樣工業化程度很高,這兩個邦以及印度西北部地區的腹地貨物進出口,主要依賴7個港口,即古吉拉特邦的蒙德拉港、皮帕瓦夫港、堪德拉港、達赫港(Dahej)、哈茲拉港(Hazira),以及馬哈拉施特拉邦的孟買港和那瓦舍瓦港(即新孟買港)。這些港口處理了印度近70%的集裝箱貨物,其中蒙德拉港與那瓦舍瓦港是印度第一、第二大集裝箱港,2023年分別完成723萬TEU與635萬TEU,一同躋身全球TOP30集裝箱港口。
但這些港口都不是深水港,無法滿足大型集裝箱船的靠泊需求與印度日益增長的進出口貨物,導致印度75%的轉運貨物需要借由其他國家港口。那瓦舍瓦港擴建空間有限,吞吐能力最高只能達到1100萬TEU,離主干高速、鐵路較近的瓦德萬港將成為印度西海岸的深水出海口。
不過如今印度年集裝箱吞吐量約2000萬TEU左右,集裝箱港口的總吞吐能力在3000萬TEU以上,還有好幾個擬議和在建中的巨型港口項目,包括阿達尼港口集團投建的維里亞姆港(Vizhinjam),是印度首個深水轉運港,吞吐能力720萬TEU,已經在籌備開港;DP World在堪德拉港投資的綠地集裝箱碼頭,吞吐能力219萬TEU;V O Chidambaranar港務局招標建設的一個400萬TEU集裝箱港口;印度政府擬在大尼科巴島建設的一個國際轉運港,全面建成后吞吐能力將達到1600萬TEU。印度無疑開啟了港口超前投資建設的熱潮。
這些港口項目除了政府資金外,也相當依賴國際運營商的投資,他們當然不是傻子。近年來,船公司與碼頭運營商爭相投資印度碼頭,除了早就進入印度市場的PSA、DP World等加大投資力度外,MSC選擇與印度本土運營商阿達尼港口深度合作,赫伯羅特收購印度港口巨頭J M Baxi 40%股權。他們看重的是印度的經濟增長前景與成為“世界工廠”的可能性。
印度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之一,預計未來幾年經濟增長率在7%-8%之間,外貿預計會強勁增長。在供應鏈轉移過程中,印度瞄準了全球制造中心的角色。蘋果、三星等制造商,沃爾瑪等零售商都開始在印度設廠或采購,據PIER數據,美國從亞洲進口的集裝箱中,印度的份額從4.2%(2018年時)增長到了5.5%(2023年),雖然低于越南,也遠不如中國,但原本屬于中國的貨流龐大,些許轉移就會變成船公司與港口的大量貨量,過去10年,美國從印度的進口量翻番,印度到美東的集裝箱貨運量增長了132%。為此,MSC、達飛、ONE等船公司等開通了印度至北美航線,亞洲區域內船公司也開始增加印度至其他亞洲主要港口的航線,輔助產業轉移。
2022年,在東西方主干貿易航線不景氣的情況,部署到中東和印度地區的船隊運力增量最大;紅海危機后,亞歐線主要港口延誤,很多船公司又將轉運箱放到了印度。此時,落后的港口基建就成了印度的瓶頸。港口圈(ID:gangkouquan)認為,國際集裝箱運輸日益大型化、規模化,一個連通性好的深水港要勝過一堆水深淺設備差的小港,科倫坡港能承接眾多印度轉運貨物就是證明。從印度官方屢屢比照中國以及上海港來看,印度港口及萬德瓦港想要“摸著中國過河”,要為新的世界工廠建港,過去中國港口也確實走過這樣一條高速發展之路。只是時過境遷,當印度成為“基建狂魔”,通過大舉投資港口來開發其物流及經濟潛力,中國港口要去摸著誰過河呢?